文章目录 [+]
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考察宋代私印:一是传世书画作品上所留印的痕迹;二是从传世书画作品中留印的痕迹。第二,实际出土或发现的印章。
文人对印章的喜爱始于唐代,盛行于宋朝。但无论是鉴定印章还是书画印章传世私发服,都没有基本的法式风格和风格。这一时期文人使用的印章总体水平并不好。尽管如此,这些印章仍然为我们探讨宋元篆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比如最著名的宋徽宗赵佶的《宣和七印》,就大量出现在古代书画作品中。这种书画鉴赏风格,在民间自上而下影响很大,甚至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局面。比如苏一简——苏齐——苏舜元、苏舜钦——苏赋、苏笔、苏纪,一门四门。其家所藏字画,常盖有“徐国后裔”、“裴留香后裔”、“舜钦”、“无乡录”、“四世印”等印章。这种因书画欣赏而引起的印章用途的变化,构成了印章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宋代文人对印章的兴趣也可以从出土的印章中得到证明。宋代私印出土资料较少,如北宋的“张氏安道”、“石”、“禄□”、“误”等。其中朱文印多受隋唐印的影响传世私发服,而朱文印则多受隋唐印的影响。百文印,尤其是“张同之印”,似乎有意无意地传达了汉魏印的气息,这些印的使用者似乎主要是文人,其中“士”就是苏印。石,苏轼的侄子;《张同印》相传是南宋诗人张孝祥的儿子,此印的边缘很有特色,篆书“十”。月两个月,十天四天,我与你同生,命运相同。”从出土的《青霞子记》、《老翁》等金代私印来看山西大同玉虚关等道士严德源墓中发现的《天方丈》,有宽边红色铭文。文笔看似古怪,其实与后来的《六书》中记载的古文比较相似;北京丰台大宝台金遗址还出土了一枚白篆书“大文”石印,疑为北宋汉族遗书。 (李纲田、马士达主编《篆刻》第118页)
作者 杨勇